七、业务分析报告与数据可视化报表

发布时间:2024-08

浏览量:117

本文字数:6311

读完约 22 分钟

业务分析工作的最终产出结果主要包括分析报表与分析报告两部分内容。

一、可视化分析图表

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一般以图或者表的形式呈现给阅读者。使用合适的图表展示不同的分析结果有助于提高数据信息的传递效果。正确的图表可以帮助阅读者快速、全面及准确地理解数据分析结果背后的业务意义。

1、业务图表决策树

在业务图表决策树中,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将各种图表归类为比较、序列、构成及描述4种不同类别

业务图表决策树

2、比较类图表

比较类图表主要用于在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不同对象之间或者不同区域之间进行数值结果的对比分析。

(1)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对比。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油量表和圆环百分比进度图等图表对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对比结果进行展现。

(2)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对比。该类别下的图表主要用于对不同对象之间度量值结果的大小差异进行展现。

常用到的图表类型有柱状图(又称柱形图)、条形图、雷达图、词云图与树状图等。

不同类型自行车在投入产出比、销量及销售额3个度量方向上的对比雷达图

使用雷达图时要注意以下3点。

首先,在为雷达图选取度坐标轴中的顶点度量值时,度量值个数不宜过多,最好能将雷达图的顶点个数控制在8个以内,因为过多的顶点个数会增加图表的理解难度,容易造成阅读者对重点信息的忽视,以及对维度项特征的误读。
其次,尽量将相同属性的顶点安排在同一个方向上。
最后,在制作雷达图时一定要先为每一个不同度量值的顶点统一单位,也就是要进行顶点度量值的标准化处理,只有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的单位统一的数据才能作为雷达图参照的数据源。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最小值-最大值标准化法(MIN-MAX标准化法)对雷达图顶点的度量值进行标准化处理。该方法的计算公式为:

标准化后的结果 =(实际值 - 最小值)/(最大值 - 最小值)

未进行标准化处理的雷达图

(3)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对比。此时可以使用数据地图对对比情况进行展现。在工作中常用到的数据地图有3种不同的呈现形式,分别是染色地图、热力地图及散点地图。

3、序列类图表

序列类图表主要用于对某些对象行为结果的时间变化趋势特征进行描述,或者对某个事项的开展过程特征进行描述。对于前者的描述经常使用折线图、面积图或柱形图,而对于后者的描述常用到漏斗图。

轿车及SUV在一年内不同月份下的销售额的变化趋势

4、构成类图表

构成类图表主要用于对部分在整体中的占比大小进行描述,或者对行为结果中不同行为阶段的影响程度进行描述。前者主要使用饼图、环形图等图表进行展现,后者主要使用瀑布图进行展现。

构成类图表中除了包含描述部分与整体间的构成关系的饼图与环形图,还包括描述业务行为阶段与业务行为结果间的构成关系的瀑布图。

使用瀑布图可以直观展现出每个行为阶段对最终行为结果的影响程度。

5、描述类图表

描述类图表主要归类的是描述性统计类图表,该类别下的图表主要用于对数值分布情况及数值变量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描述。前者主要包括直方图及箱线图,后者主要包括散点图。

二、业务分析报表

业务分析报表是分析结果的数字信息部分,在业务分析报表中很少出现成段的文字信息,其主体一般由多个可视化分析图表构成。

1、业务分析报表的分类与区别

根据业务分析报表内容呈现形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业务分析报表分为静态报表及商业智能报表(BI报表)两种类型。其中静态报表的主要载体是电子表格工具,静态报表中的信息内容是不可变的,它不具备像BI报表一样的交互式动态操作功能。静态报表主要用来展现核心业务维度项下的指标值,突出重点业务问题或者业务全局结果。

静态报表与BI报表的主要区别有以下6点。

(1)BI报表与静态报表参照的数据源的数据结构不同。静态报表主要参照的是表格结构数据,而BI报表主要参照的是表结构数据。
(2)数据源数量不同。因为静态报表一般将单一工作表中的数据作为完整数据源使用,所以静态报表是单数据源分析报表。而BI报表可以把多个数据源中的多个数据表通过ETL进行抽取、清洗、加工、转换之后,存储到数据仓库中使用,所以BI报表是多数据源分析报表。
(3)分析的侧重点不同。因为静态报表参照的是单数据源数据,一个工作表中难以囊括所有与业务分析相关的数据信息,所以静态报表一般侧重在对某一个业务问题的核心维度或者业务问题的总体结果的描述上。而BI报表可以将所有与业务分析需求相关的数据整合在一个多维数据环境下,可以用多维数据环境全面映射完整的业务情况,所以BI报表侧重在对业务整体情况的全面描述上。
(4)普及程度不同。因为电子表格工具的普及时间远早于BI工具的普及时间(一般认为BI工具是在2006年以后才开始逐渐在国内普及的),所以以电子表格工具为载体的静态报表由来已久,是当今企业中使用的主流报表。而BI工具起步较晚,所以BI报表仍处在逐步普及的过程中,离全面普及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5)展现形式不同。传统的静态报表主要以表为主、图为辅,而进入BI报表时代后,BI报表主要以酷炫、直观的图为主,表却成了辅助信息。
(6)信息获取方式不同。对于阅读者而言,从静态报表中获取数据信息的方式是被动的,而从BI报表中获取数据信息的方式是主动的。在静态报表中阅读者只能被动获取静态报表制作者提供的固定信息,而在BI报表中阅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主动获取到需要的所有信息。

2、业务分析报表的创建方法

业务分析报表的作用是帮助阅读者读懂数据,发现数据背后的业务问题。所以业务分析报表中展现的数据分析结果要能够准确、全面地描述业务的实际情况。

步骤1 业务理解。因为业务分析报表的本质是用数据结果映射完整的业务情况,所以在设计及制作报表内容之前,需要制作者对业务特征及业务分析需求有一个准确、深入且全面的理解。
步骤2 数据收集。既然要用数据分析结果来反映业务问题,那么在分析之前就需要先收集到能够全面映射完整的业务情况的数据信息。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要先后经过数据梳理及数据抽取两个阶段。在数据梳理阶段中,要求分析人员能够从抽象的业务分析需求中梳理出完整的数据框架,此阶段使用的主要方法是5W2H思维模型。在数据收集阶段可以应用电子表格数据的复制粘贴、SQL查询或者BI工具的ETL功能来加以实现。
步骤3 数据加工。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加工整理与转换处理,获得可用于分析的有效数据。
步骤4 数据分析。如果是制作静态报表,那么需要分析人员找准核心观测维度,并准确计算出核心观测维度下的每个指标值结果;如果是制作BI报表,那么需要分析人员尽可能全面地梳理出维度库与指标库的相关内容,并依据维度库的表连接特征创建多维数据模型,根据指标库的要求创建指标计算规则。
步骤5 报表展示。决定维度项下指标值的展示方式,如果要突出详情、细节,那么可优先选择表形式展示;如果要突出指标值的变化趋势、维度项的构成关系、维度项间指标值的对比关系等,那么可优先选择图形式展示;如果是制作BI报表,那么还需要明确筛选维度项的内容。最后将所有相关图表及作为筛选维度使用的切片器按照阅读习惯进行排版布局,形成完整的分析报表。

常用的报表布局有总分内容结构上下布局、因果内容结构左右布局

总分内容结构上下布局的销售管理分析仪

因果内容结构左右布局的杜邦分析报表(右侧为果,左侧为因)

案例报表制作过程:

步骤1 业务理解。

   (1)案例背景:为某电商平台下的某家电脑旗舰店制作流量分析BI报表,帮助该店铺降低获客成本,提高获客数量及获客质量。

   (2)案例需求梳理:该店铺流量是由市场部门在其他渠道投放广告资源获得的,需要通过分析结果帮助市场同事找到花少量广告费用就能带来大量优质流量的投放渠道。

步骤2 数据收集。

   (1)数据梳理阶段:通过5W2H思维模型整理出主要数据框架,包括:①Where (空间维度):投放渠道维度;②When(时间维度):投放时间点、转换运营时间段;③How Much(度量指标):流量的数量和质量相关指标,主要有访客数量、浏览量、访问次数、新访客数、平均访问深度、跳失率、新访客占比等指标。

   (2)数据抽取阶段:通过SQL从数据库中获取所需数据。

步骤3 数据加工。通过BI工具完成原始数据的清洗、加工处理工作,获得有效数据。

步骤4 数据分析。通过BI工具搭建多维模型并创建指标计算规则。

步骤5 报表展示。根据因果内容结构左右布局的习惯在左侧展示“果”的指标结果,在右侧展示“因”的维度项下详情信息及流量转化漏斗信息


三、业务分析报告

业务分析报告由分析结果的数字信息和文字信息两部分构成,其中的文字信息部分是业务分析报告的主体内容,而数字信息部分是文字信息部分的辅助论证或说明。

根据分析内容的周期长短、报告提出频次的高低以及报告内容描述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将业务分析报告分为日常通用型报告周期回顾型报告以及专题通报型报告三类

1、业务分析报告的分类

业务分析报告根据其内容载体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Word格式业务分析报告及PPT格式业务分析报告两大类。

Word格式业务分析报告主要用于提交给某个特定阅读者独自阅读,所以报告内容需要根据阅读者的职位、职务、能力水平、数据敏感性、关注点等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处理,在行文过程中应尽量保证内容翔实、易懂,如果有必要,在文中或文末还需要添加附录、备注等辅助信息,以确保阅读者可以无障碍地读懂报告内容,理解报告意图。

PPT格式业务分析报告主要在会议发表时使用,此时报告内容的受众是“群体”,所以报告内容应根据“群体”共同关心的主要问题展开。使用PPT格式业务分析报告时需要围绕报告内容进行口头发表,所以报告中只突出核心内容无须展开,展开部分在发表过程中进行口头说明即可。

2、业务分析报告撰写注意事项

在撰写Word格式业务分析报告过程中,有以下6点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1)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指的是报告前后文间要具备严谨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主要指前后文间的因果关系,以及时间、叙事的先后顺序关系。前文的“因”要能够得出后文的“果”,前文的“先”要能够过渡到后文的“后”,要避免出现因果混乱、先后颠倒的情况。结构完整指的是文章要具备完整的结构,不能缺头少尾、缺东少西。业务分析报告一般使用两类文章结构:一类是“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开头先提出核心论点或者提出总结结果,然后在文中分成各个不同方面对开头的论点或总结结果进行说明,最后在文尾对文中论述内容进行全面总结,以及提出问题的解决建议;另一类是叙事线索的文章结构,也就是写一个类似叙事文的业务分析报告。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尾声”的叙事线索来撰写业务分析报告,把业务问题以讲故事的方式讲明白。一般按照叙事线索撰写的业务分析报告具备较高的可读性,阅读体验都不会太差。

(2)论点明确。大多数业务分析报告是论文,撰写人要通过业务分析报告阐明论点、解决问题。所以文章要具有明确的核心论点,行文过程中要把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写进来,与论点无关的内容要舍弃掉。建议一份业务分析报告只围绕一个核心论点展开,如果要说明多个业务问题,可以撰写多份不同的业务分析报告,尽量不要将多个论点集中在一份报告内,避免文章出现“失焦”的现象。

(3)图、表、文字相结合。在撰写论文时要做到有论点、有论据。在明确核心论点后就需要对论点进行论据说明。在业务分析报告中,数据分析图表是最好的客观事实论据。一般在描述业务整体趋势变化、维度项间的大小关系、子级与父级间的构成关系等情况时使用图,而在进行分析结果的详细描述时使用表。除图与表外,还需要报告撰写人对图表内容进行文字性的总结、推导及解释说明,才能起到深入传递报告信息的作用。

(4)名词术语要做到规范统一。应用专业领域的名词术语时要做到规范统一、使用得当,尤其是在金融、科研、咨询等专业性强的领域,更要注意避免出现乱用名词术语的现象。

(5)减少不必要的主观推测。业务分析报告中的内容不可能全部由客观事实结果构成,其中必然会包含撰写人主观的推测、判断等内容。

(6)切勿为了投其所好而弄虚作假。撰写业务分析报告时要实事求是,不要为了维护某领导的利益就粉饰甚至篡改分析结果。这样做虽然可能短期内会受到领导的青睐,但是长期看,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当小问题转为大问题时,最后追责很有可能会落到报告撰写人头上。

3、业务分析报告案例1

平台A直播活动转化效果分析评估报告

业务简介:

平台A为销售培训课程产品的在线平台,通过直播课形式对引流进直播间的流量客户进行转化。直播转化活动针对的流量客户人群主要来自以下4个渠道。

渠道1 公众号软文投放。

渠道2 信息流广告。

渠道3 微信裂变。

渠道4 贴吧广告。

平台A的直播课开始时间为20:00:00,直播时长为2h,直播内容分为主要内容、拓展性内容及答疑交流3部分,主要内容时长为40min、拓展性内容时长为20min、答疑交流时长为60min。平台A直播结束后的一周时间内为针对流量客户的营销周期。营销线上课程原价为5000元,优惠折扣价为4200元,享受优惠折扣价的报名时间为直播当晚与直播后两天内。

本报告将从以下3方面针对平台A在2021年5月30日的直播活动转化效果进行全面分析评估。

(1)整体转化效果。

(2)直播观看时间对转化效果的影响。

(3)流量渠道对转化效果的影响。

整体转化效果:如图所示,总流量人群中最终完成付费的人数占比高达34%,本次活动的流量转化效果是较为成功的。但是,在图中,观看直播付费人数只有31人,而对直播内容没兴趣却最终完成付费的人数为35人(总付费人数66人中减去直播后转化付费的31人所得),说明虽然直播活动有效,但是直播内容及直播过程却存在较大问题。

从漏斗图相邻阶段人数百分比可知,从参与直播活动到观看直播内容1h以内的人数流失最为严重,说明直播内容对58%的流量人群没有吸引力。从各渠道直播付费转化率情况可进一步得知,直播内容尤其对来自信息流广告、公众号C及公众号A的3个渠道流量人群吸引力最弱。

付费与非付费总人数及人数占比饼图


直播观看时间对转化效果的影响:由图可知,报名参与活动后爽约人群的付费占比低于未爽约人群的付费占比。报名参与活动人群中观看直播时迟到时间越久,付费转化效果越差。

流量渠道对转化效果的影响:综合图内容可知,信息流广告带来的流量数量最大、质量最高,信息流广告的引流行为最为成功,而最为失败的引流渠道为公众号A。在各渠道中对直播内容最感兴趣的渠道为公众号B,观看直播后完成付费转化可能性最大的渠道为微信裂变。

观看时长1h以内各渠道人数及观看直播付费转化率组合图

观看时长1h以上各渠道人数及观看直播付费转化率组合图

各渠道人数、付费转化率及观看直播付费转化率组合

各渠道特征如下。

信息流广告:数量大、质量高、直播内容依赖程度低。

贴吧:数量大、质量中、直播内容依赖程度中。

公众号B:数量大、质量高、直播内容依赖程度略高。

公众号C:数量中、质量中、直播内容依赖程度低。微信裂变:数量小、质量中、直播内容依赖程度高。

公众号A:数量小、质量低、直播内容依赖程度高。

总结:本次直播活动整体转化效果显著,说明在投放引流渠道、流量营销方式及营销策略上比较成功,而最关键的直播环节转化效果较差,流量人群观看直播内容兴趣不高,之后需要在改善直播内容及优化直播流程、方式上努力。

单对积极参与直播的人群特征进行分析,参与直播守时与否,以及观看直播时长是否够长成为影响是否能够完成直播转化的重要因素。为提高直播活动的转化效果,应采取必要的运营策略,提醒流量人群准时参与直播活动,并且加强直播过程中的流量黏性,尽可能延长流量人群观看直播的时间。

从引流渠道来看,本次活动引流最成功的渠道是信息流广告,未来应提高对信息流广告的投放力度。最失败的渠道为公众号A,未来应尽量避免对公众号A进行直播活动的引流宣传。公众号B与贴吧渠道对直播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并且对直播转化的依赖程度较高,这两个渠道比较适用于直播形式的营销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