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一年的变化,却低估自己坚持十年的成就?
发布时间:2024-12
浏览量:74
本文字数:1354
读完约 5 分钟
人有一种很奇怪的心理,有时候会高估自己,有时候又会低估自己。
人在什么时候会高估自己?在面对短期目标时,总想着付出了马上就有收获,显得急功近利。比如,昨天才开始节食减肥,却想着今天就能暴瘦几公斤。上周才开始推行一项新的管理制度,就认为本周大家能改头换面。
人在什么时候会低估自己?在面对长期目标时,总觉得现实跟理想差距太大,即使长期坚持也不会有太大的效果。比如虽然想当富豪,但总认为即使每天努力赚钱,十年后也无法翻身。想把公司做成世界500强,却觉得每天绞尽脑汁做事,十年后也不会入围。
人为什么会在短期里高估自己?因为人喜欢立志,尤其是特别擅长在不利的条件下立下雄心壮志。这是人的天性之一,就像那句“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高估自己短期变化的例子比比皆是。最常见的就是在遭受打击和失败时,人们心里就会憋着一股劲,也是豪情满怀,发誓要努力改变现状,立下壮志,并对之信心爆棚。
因为只要耕耘,必有收获,自己刚遭受了那么沉重的失败打击,在这样的前提下奋发图强,没有理由不成功啊。第一天,火力全开,战斗力100%,做事投入度100%,成功几率100%。这时的你,并未高估自己。
但人有惯性思维,改变很难。睡了一觉后,第二天,你就会觉得前天的失败好像也没那么难受,于是战斗力降至75%,投入程度降至75%,成功几率也就降到了不足75%……过不了几天,战斗力和投入度早就降到零了,生活又回到了几天前的日常状态。在状态发生质变的同时,你的目标并未调整,还是火力全开时说的豪言壮语。但以眼下的状态,显然是达不到的。此时此刻,你就是高估自己了。
这样的心理活动,几乎每天都会上演,不管是家庭生活中,还是职场工作上,无论是普通大众,还是各路精英,都逃不开这个神奇的心路历程。
人为什么会在长期里低估自己?因为人不喜欢坚持,即使明知道这件事对自己有好处,也忍受不了坚持过程中的寂寞与苦难,于是中途放弃。为了安慰自己,心理上就有的“即使长期坚持也不见得有什么好结果”的想法。
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大家熟知的“一万小时理论”就是很明显的例子。按照全年无休,每天投入8小时来算,在一个行业从新手到专家的一万小时,要花掉你41个月,将近三年半的时间。大家扪心自问,你能做到全身心投入一件事中这么长时间吗?显然有难度,所以成为专家的只是极少数。
成功者总是相似的,失败者各有各的理由。成功者的那些相似点里,必有一条叫“长期坚持”,成功的人有坚持的习惯,成功的家族就坚持的传承,成功的企业有坚持的铁律。坚持不仅仅是成功注脚,更像宇宙真理。
既然坚持对于成功有这么重要的意义,为啥大家不愿意坚持呢?因为坚持的过程非常枯燥,甚至痛苦。看看那些减肥失败的、戒烟失败的、公司转型失败的、制度改革失败的,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没能坚持下来。
坚持能带来什么结果,做企业的,可以看看今天的华为,坚持做通讯十几年,生意遍布全球。混职场的,可以看看世界各地的顶级CEO,坚持努力工作几十年,最终影响世界。过日子的,可以看看奥运冠军们,坚持每天大强度枯燥训练,终于站在最高领奖台。这些,都是坚持带来的荣耀。如果你想享受这份荣耀,就必须付出长达十年甚至更久的坚持。
人生,就是这样矛盾,而这些矛盾,也正是人生的精彩之处。人会高估自己一年的变化,同时也会低估自己十年的变化。
文章来源:陈向东频道